摘要: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1、昆曲:2001入選“人類非物 ...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1、昆曲:2001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昆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2)昆曲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其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昆曲有獨特的表演體系、風格,其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4)在語言上,昆曲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5)昆曲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湯顯祖的《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等。 2、京。2010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2)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年間,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3)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4)生旦凈丑(原稱生旦凈末丑,近現代“末”行已漸歸“生”行):①生,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②旦,是指女角色之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等。③凈俗稱花臉,主要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④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 (5)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皮影戲: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興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4、其它 (1)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維吾爾語中“木卡姆”主要意思為“古典音樂”。木卡姆,被稱為維吾爾民族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種語言和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絢麗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3)貴州侗族大歌: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一大特色。 (4)福建南音: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漢族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并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