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解決基層組織負擔重、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為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地方將“清單制”引入鄉村治理,探索出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級事務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等做法,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對于鄉村治理“清單制 ...
為解決基層組織負擔重、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為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地方將“清單制”引入鄉村治理,探索出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級事務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等做法,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對于鄉村治理“清單制”,請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楓橋經驗探索出一種鄉村問題處理的新思路,保證了鄉村秩序的和諧有序;網格化管理作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典型代表,緩解了治理人手短缺的問題;數字賦能基層治理,促進了基層治理的精準化和便民服務的智慧化。鄉村治理清單制作為治理方式的又一創舉,我們有理由相信,鄉村治理水平將邁上新的臺階。 第一,為村組織減負,緩解工作壓力。我國目前的管理體制中,鄉村位于最底層,基層組織一方面要處理老百姓所反映的問題,事多面廣,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要執行落實上級黨政部門的決策,由于工作職責定位不清、責任邊界模糊,導致不少地方都存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問題,再加上部分地區的“留痕工作”,基層干部“白加黑”“5+2”成為常態。治理清單的設立有利于厘清村組織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權力與職責,避免職能部門“甩鍋”給基層,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性事務,切實減輕村組織負擔。 第二,保障村民權益,改善干群關系。由于權責邊界不清晰、監管約束難,加之部分基層干部法紀觀念淡薄、特權思想嚴重,部分地區的“微權力”運行不規范,滋生“微腐敗”、以權謀私等問題,嚴重影響干群關系。一方面,清單的制定可以倒逼各部門強化責任意識,避免推諉扯皮,及時化解民生問題、回應群眾訴求;另一方面,公開責任清單、權力范圍和辦理流程目錄,也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第三,提高治理能力,促進治理現代化。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區域的政務服務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權力清單、職責清單、負面清單制度的實施,但是廣大鄉村地區的改革依然不夠徹底,尚存在職責不清、流程不明等問題,大大影響了為民服務的能力。此舉不僅提升了村級事務處理的規范性,推動行政性事務與鄉村治理相結合,提高了處理復雜問題的效率;這也是“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鄉村治理中的有效探索,提升了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因此,為了更好的落實鄉村治理清單制,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學編制是關鍵。清單編制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突出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編制,且要滿足不同時期的民眾訴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二是監督落實是保障。明確監督主體、對象、方法和標準,要特別重視群眾監督機制的設置,廣泛聽取民意,將民眾的開不開心、滿不滿意、答不答應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 三是宣傳推廣是重點。要鼓勵各個地方因地制宜地探索本土化的“清單制”,同時要對成功做法進行及時總結,并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不同途徑進行有效推廣,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