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半月談(第20期)(精選) 十九大特別報道: 求索現代化中國方案·八問之一 現代化何以成為代表文明進步的世界現象 18世紀以來,現代化逐步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今天,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意識或無意識 ...
2017年半月談(第20期)(精選)【5】
求索現代化中國方案·八問之五 中國服務業現代化如何趕超 4年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首次超過工業,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如同工業現代化一樣,中國服務業現代化也是一種后發追趕型現代化,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從服務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既需補課,又要趕超。 中國服務業現代化水平約為發達國家平均值的1/3 從世界范圍來看,2010年以來,服務業增加值占世界經濟的比例超過70%,而農業和工業分別約占3%和27%,服務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部分。 2016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384221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8%,在三次產業中繼續領跑。 服務業占GDP比重已上升為51.6%,比第二產業高出11.8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2%,比第二產業高出20.8個百分點。 中國已正式步入從工業經濟過渡到服務經濟的轉型期。 在近年來的服務業發展過程中,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和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成為中國服務業增長的新動能。 但與此同時,中國服務業現代化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不小。 2013年,我國服務業現代化指數為35,排在世界131個國家的第59位,屬于服務業初等發達國家水平,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間位置。 同年,高收入國家服務業現代化指數平均值為100,美國為110。 中國知識經濟國際差距顯著 如果說1760年至1970年世界經歷了服務經濟的第一次轉型——即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結構變化,那么第二次轉型則是1970年以來現代服務業向知識型服務業的轉型。 知識型服務業是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知識含量較高的服務部門,包括專業和科技服務、教育、信息、文化、健康和金融服務等九大類型。 按照服務的知識含量,服務經濟可以劃分為知識含量低的傳統勞務型服務經濟和知識含量高的知識型服務經濟,后者是我國服務業的短板。 以2010年人均知識型服務業增加值作比較,美國是中國的20多倍,德國是中國的10多倍。 要建成知識經濟強國,核心指標須達標:知識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例超過40%。 建設知識經濟強國,既要補課又要趕超 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隨著各項扶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人才紅利、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 中國充分釋放新興服務業態發展的政策紅利,發揮“十三五”規劃的引領和促進作用,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準入制度。 如果說,發展勞務型服務業是補課,完成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那么,發展知識型服務業就是趕超,完成從服務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 知識型服務業是一種高知識、高創新、高增值、低能耗的產業,應作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點領域和方向。 未來30年,應重點做好三件事,即大力發展勞務型服務業,推動服務質量現代化,建設流通服務強國;優先發展知識型服務業,推動服務內容現代化,建設知識經濟強國;加快誠信文化建設,推進服務能力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的誠信社會。 |